2023 年,作为国内外新冠疫情逐步缓解的崭新一年,医疗健康行业在庞大的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和深化医疗改革等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潜力会加速释放。后疫情时代下,如何展望未来、寻找医疗健康行业重回增长轨道的新机遇,成为值得观察的重要趋势。
趋势一
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与养老产业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
为应对加速到来的老年化,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的发展。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从政策导向可以看出,国家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因此,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2023年十分重要的一个趋势。
趋势二
坚持“三医联动”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
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1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和卫健委等均作出部署,深化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明确的改革路径和基本要求,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巩固改革成果,确保新机制良性运行。明确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动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2022年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3年,医改的重要方向仍是深化三明模式,坚持“三医联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调控医药价格,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逐步扩大采购范围。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薪资待遇、执业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方面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和健康发展。
趋势三
实施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几年国家频发出台政策文件。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023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大公立医院投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降低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提高技术服务价值,推行高效运行机制,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质量为核心、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评机制。
趋势四
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
发展健康管理产业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提出,我国将针对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个人、社会和政府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防控方案。
从发展趋势上看,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丰富早发现(诊断试剂、设备、体检)、专科早治疗和早预防的手段和措施,开展慢性病专病的管理式医疗服务。
随着进入后疫情时代,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全面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投入也会越来越高,健康管理的精细化、线上化趋势逐步显现,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的需求也显著扩大。我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健康管理市场规模达到达到2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以上。健康管理与保险业务相结合是未来健康管理的重要发展。
趋势五
简化审批加大监管
进一步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与十八大“鼓励社会办医”、十九大“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提法发生了改变,从“鼓励”到“支持”再到“规范”,提法的改变,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民营医院发展有了更多更具体的举措。相对于增加数量,将更注重提高质量。这要求民营医院要加速提质增效,做到体系化、规范化执业。
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将简化准入审批、优化运营管理服务,重点是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综合监管体系,综合运用日常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校验、医师定期考核、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等手段,加强对医疗执业活动的评估和监管,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趋势六
坚持中西医并重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中药种植、加工、炮制、流通、使用的全链条质量监管,推动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在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技术攻关、重大药物创制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人才培养、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等,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趋势七
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今后一段时期,将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的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
国家卫健委提出从系统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推进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重大疫情群防群治体系、加强科技支撑这六个方面,系统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提高二级以上医院感染科和发热门诊服务能力,推进各级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能力建设,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动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临床产品或技术。
趋势八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有望转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投资将会提速
相比之前几年的投资力度,2022年医疗健康赛道明显遇冷。据三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一级市场医疗健康行业合计发生近950起投资事件,交易金额超1000亿人民币。尽管交易额突破疫情加大对医药器械行业的投入和创新力度千亿,但相比2021年,交易额却呈现“腰斩”状态,2021年的这一数字为2626.9亿元。
2022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明显不景气,但对投资机构来说,但医疗健康是一个大赛道,创新药、精准医疗、高值耗材、IVD诊断、第三方服务、医院诊所、医疗数字化等,仍是比较活跃的投资领域。
医药板块在疫情稳定后边际改善和部分政策预期向好的刺激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仿制药、创新药和生物制药、中药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会加大。后疫情时代,医院医疗服务服务的常态化,外科手术疫情后有望看到持续恢复,心脏介入、眼科耗材和骨科耗材会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眼科、口腔、整形、妇产等消费医疗领域,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的推动,专科医疗有望成为较快恢复的投资领域。此外,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生物制品板块相关的新冠治疗药物、免疫球蛋白等将会有快速增长。
END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