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德康医疗)完成B轮投资及一系列资金支持,共获得融资金额5亿元,这是国内近3年来骨科植入物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
浙江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高端骨科植入物器械及手术技术系统市场,其核心是为脊柱类产品,目前共有15件产品获批三类注册证,其中约有8件为脊柱类产品。
目前国内骨科植入领域主要企业有威高骨科、春立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爱康医疗等。其中威高骨科产品线齐备,有明显市场竞争力,是国内骨科植入市场份额前五企业中唯一国内厂商。而大博医疗在创伤类领域有明显优势,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三友医疗则在脊柱类领域中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于2021年收购骨科超声刀企业水木天蓬医疗,成功扩充产品线。
近年来,骨科器械领域备受资本关注,据统计,2021年骨科器械领域获融资18次,同比增长三倍,融资规模同比增加了2倍。
01
脊柱类产品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分类中属三类,是植入人体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其产品主要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以及其他。
创伤类植入物主要应用于来自于交通事故和摔倒、跌落等意外所导致的各种四肢、肋骨、手指、足踝、骨盆等部位骨折的手术治疗,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是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最大的细分类别。其中,强生市场占比第一,达14.24%,而本土企业中以大博医疗为首,2019年度市场份额为7.79%,在全部厂商中排名第3。国产创伤骨科植入物占据高达67.85%的市场份额,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脊柱类植入物主要应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畸形、感染及肿瘤等脊柱疾病,产品比如接骨板、脊柱固定器、椎间融合器。国内脊柱类耗材市场目前仍外资品牌主导,进口替代潜力仍较大,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2019年我国骨科脊柱植入物市场中,强生、美敦力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一半,而威高骨科作为国内脊柱类植入器械龙头,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7.9%。
关节类产品用于创伤、关节炎等病变的修复,有髋关节、膝关节及上肢关节等。由于关节类植入器械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生产工艺复杂、植入人体后使用寿命较长,关节类植入器械市场目前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产品占比较低。相信会成为下一个国内企业追击外资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
02
市场成熟度低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骨科市场保持着创伤类第一,脊柱类类第二,关节类次之的特点。与全球市场结构:关节(37%)>脊柱(18%)>创伤(14%)相反。这主要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及市场起步较晚有关。这一数据也反映类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成熟度较低,仍然有待发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3.5%,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度极高,随之带来的是老年人群体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旺盛需求。理论上需要进行关节置换的潜在患者有近千万例,而 2018 年我国只有 58.81 万例患者,手术开展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临床医生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03
整体市场外资主导
医疗器械行业中,骨科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黄金赛道。预计2021年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404亿元,2024年将进一步达至607亿元。
但目前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仍被外资巨头主导,2019年市场占率前四全是外资企业,为强生、美敦力、捷迈、史赛克,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7.24%、9.70%、5.97%、5.19%。
在2021年展的人工关节全国集采中,拟中选人工关节的平均价格从万元降至千元,平均降幅达到82%。这当中不乏外资企业积极降价应标的身影,外企史赛克、强生、捷迈、贝朗、施乐辉均有中选,不少产品价格低于国产产品。
面对外资产品的品牌优势及积极的市场应对策略,要实现国产替代,相信本土企业仍然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积极开拓下级市场,发挥本土优势,提高配送与跟台服务水平,提高临床使用效果。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