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医疗影像企业联影医疗,于8月22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至当天收盘时,股价涨幅64.93%,市值接近1500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迈瑞医疗(3626亿)的A股医疗器械行业市值第二股。
在全球医疗影像领域,素有“GPS三巨头”的说法,分别指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ips)和西门子(Siemens)。
今日联影医疗的市值,已经超越了GPS中市值排第三的飞利浦,当天飞利浦以美元计价的市值,相当于约1000亿人民币。
同时,联影医疗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9.88亿元人民币,为2022年截至目前为止,科创板募资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致力研发与生产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产品线覆盖磁共振成像(MR)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X射线成像(XR)系统、分子影像(MI)系统、放射治疗(RT)系统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
目前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数据有超过90%来自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数据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但是,医学影像设备同时又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全球医疗影像市场长期被几个国际巨头所占领。
联影医疗的横空出世,对于整个中国医疗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国在医学影像设备这个核心领域避免了被“卡脖子”。
但是,联影医疗毕竟只有区区11年的创业历史,相比于GPS在医学影像领域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累,联影医疗需要补足的功课仍然很多。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至少在以下三个维度,联影医疗的表现值得关注:
01、提升核心零部件自研水平
医学影像设备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组装,即可以通过外购核心零部件,组装成设备出售,即使不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也有可能通过销售策略取得商业的成功。这有点类似联想的“贸工技”战略路线。
但是,核心零部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取得一时的商业成功,仍然时刻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风险。
以CT设备最核心的零部件球管为例,其生产壁垒极高,联影医疗目前还只能少量自产球管,对于外购球管仍然有较大的依赖。
根据公开信息,2019~2021年,在联影医疗前五大供应商中,X射线球管的供应商分别为VarexImagingGroup(万睿视)和PhilipsMedicalSystemsCompany(飞利浦)。
相比之下,目前国际医学影像三巨头GPS,都已经实现了自产球管。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联影医疗这几年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进步也很明显,比如平板探测器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压发生器也基本实现了中低端产品的突破。
球管,是联影医疗未来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必须拿下的一个高地。
02、提升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的市占率
目前,联影医疗已经基本在低端医学影像设备站稳脚跟,但是国内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基本还是GPS的天下。
在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大量的非头部医院开始配置64排及以下的低端CT为主的影像设备,这带动了联影医疗自2020年以来的销售增长,但是也意味着低端市场容量被迅速地填满,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增长空间。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更高性能的影像设备,意味着更清晰的图像,尤其是在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上面,高一个清晰度意味着更多的诊断信息,甚至仅仅几十个像素点的差距,往往就能影响医生的诊断结果。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只要有足够的预算,医院还是有更大的动力尽可能配置高端影响设备,比如在CT领域,高端(128排)及超高端(256/320排)产品可能还是更受医院的欢迎,这一领域也将是各大医学影像设备生厂商的必争之地。
如果联影医疗能在高端影像设备也能站稳脚跟,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华为手机在高端手机(8000元以上)领域和iPhone分庭抗礼。
03、提升全球市场的市占率
中国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是不能仅限于在本土和国际巨头缠斗。
目前的国际医学影像三巨头GPS,其产品与技术侧重点或许各有不同,但是全球化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这三家公司的非本土地区收入占比,均在50%以上。
相比之下,联影医疗的国际化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近三年以来,联影医疗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已经翻倍,从2019年的3.37%提升至2021年的7.15%,但是绝对占比仍然很小。
作为国内另一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经在40%上下,而迈瑞医疗已经明确提出,长期战略是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70%的水平。
04、结语
无论如何,成立仅仅11年的联影医疗,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已经殊为不易,希望此次IPO融资之后,联影医疗能加速发展,实现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更大的突破。
上一篇:论道国产医疗器械精密制造之路
下一篇: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来了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