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更多医疗器械展会咨询www.ylqxexpo.com/shanghai
来源: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 上海医疗器械展- 上海医疗展-医疗器械展览会
“游历”胃肠道实时“巡检”的胶囊胃镜,“小图章”式的连续24小时动态血糖监控仪,视野更清晰、判断更精准的一次性内窥镜……近年越来越多创新医疗技术问世,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发展与集成,而创新医疗产品以更可靠、更先进、更便捷的功能和更实惠的价格来到人们身边,一道“芯”门是当前横在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面前的关键。医疗器械企业芯片独立研发不足,芯片企业则难以对接新兴医疗产业需求,两头断层阻碍医疗芯片发展。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芯片研究所(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落户漕河泾开发区,研究型团队正建立医疗器械公司与芯片公司之间规模化批量化的桥梁,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以新质生产力孵化创新医疗技术。
图说: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落户漕河泾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发现产业真需求
钱大宏教授所在的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具有先天的医工交叉基因,仅在医疗电子芯片领域,研究所团队就与20多家医院达成科研与转化合作,与国内近十家头部医疗器械公司合作开发胶囊胃镜芯片、一次性内窥镜图像传感器、动态血糖监控仪等医疗芯片方案并实现量产。尽管上海交大、生医工学院及相关科技园区都推出政策支持成果转化,但是要让论文“纸变钱”,教授自己创业成功率不高,横向课题又有局限,钱大宏觉得转化速度和成功率“还可以更高”。“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正渴望实现差异化创新来抓住发展机遇,其中定制、集成核心部件是现实需求,这就离不开定制芯片。”近几年他敏锐地发现,医疗需求端和供给端颗粒度不同,很难对话,但科研院所可以成为桥梁——一方面,医疗器械企业要将产品的功能、效率、成本等需求,转化为芯片公司能听懂的技术路径及相匹配的芯片设计语言;另一方面,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领域巨大出货量相比,医疗器械产品虽然种类多,但芯片定制出货量不高,芯片企业面对医疗蓝海也有犹豫;科研院所可以服务两端,带动两个产业。
图说: 研究所撬动两端产业
营造共赢新生态
“更重要的是,要加速中国医疗电子创新,需要一个健康的医疗电子芯片生态。”钱大宏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研究所根据临床需求定义芯片规格、完成芯片顶层设计,利用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内大型芯片公司定制、量产,研究所再验证芯片软硬件,开发相应的算法和应用系统,交付医疗器械企业使用。“长期与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打交道,我们既理解需求,也具备交叉学科背景和高水平的研发能力。”钱大宏教授介绍,在这样的模式下,学院通过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作为平台调动高校科研和技术支持力量,再通过转化公司沉淀知识产权和价值收益,拥有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带动增值。迎接高质量医疗技术服务“芯片发展迎来后摩尔时代,除了更小,也越来越能干。”钱大宏教授说,除了计算机处理器,射频、模拟混合信号、低功耗、传感器等芯片的定制化推动医疗电子产品创新。以可穿戴设备为例,几年前的器件功能模块还要分好几块芯片“对口”,电路板尺寸很大,而现在通过集成,专用芯片尺寸越来越小,功耗、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穿戴设备更普及了,植入式器件也得到发展。目前,刚刚成立的上海交大生医工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已有多个基于芯片为核心的创新医疗电子方案立项。这些项目完成后,既可以再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初创公司,也可以提供给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实际上,我们也成为一个以核心技术为抓手,轻资产、高价值的孵化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与医疗企业公司合作为大众提供合规、降本、好用、高质的产品。” 钱大宏充满期待,“可见的未来是,像血糖监控仪这样的可穿戴消费类医疗电子器械将能实现‘人人用得起,医疗公司能赚钱’。一旦医疗电子芯片得到健康发展,低质的产品终被淘汰。”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