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第一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大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6/19 17:19:50点击:

医疗器械关乎国计民生,新质生产力是国家产业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装备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下称医装委)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一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大会”正是响应国家号召,切中时代发展需求。主承办方对本次大会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及多方媒体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等200多人现场出席了本次大会,线上参会人数达3000余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严建军主持下拉开序幕,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将更有力推进医研产学用之间的高效交流与合作。

image.png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严建军主持会议

image.png

医装委轮值主任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孙万驹院长代表医院致欢迎辞。

image.pn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医装委主任委员、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大会组委会徐波主席为大会致辞。

image.png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院院长黄正明院士讲话。

image.png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也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她提出要打通医学科技创新链条,加速实现医产融合和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推动产业发展。

image.png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忠出席本次会议,并在会中强调要结合产业需求,不断推进临床医学研究建设,助力医药产业的融合、创新和前沿发展,推动医学进步,服务人民健康。

黄正明院士在《谈谈“新时代的创新与产业转型”》的主旨报告中对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提出五点要求。第一,科技要创新。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新的高科技、新的创新成果才能够催生新的生产力。第二,质量要提高。加强医疗器械行业的相关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质量第一,提升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水平。第三,产业要升级。优化产业链结构、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各方面合作。第四,人才要培养。人才是行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培养相关人才推动产学研的结合,进行跨学科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为医疗器械行业培养出更具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第五,国际要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降低科研成本,提升科研效率,聚焦全球优质资源,进而推进行业的持续创新发展。黄院士提出的五点要求是医疗器械行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徐波院士在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转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报告中通过分析我国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的现状,总结出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转化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徐波院士的团队依托国字头协会和多个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探索、实践、研究和论证,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医疗器械创新转化机制与模式,切实解决了医疗器械创新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分别提炼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八大流程、衡量有效转化六大指标、创新转化五项评估机制等,这套机制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有效性在医疗器械创新转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与带动的重要作用,并受到行业与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徐波院士提到的医疗器械创新转化机制与模式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可。

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俄罗斯工程院孙立宁院士,医装委副主任委员、中关村国际院士联盟执行主席魏启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刘成良教授等十多位大咖专家分别作了各自专业领域的主题报告,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与碰撞,就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体系、新机制、新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大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从国家、社会、行业、个人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促进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合作交流,为行业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水平。

来源:生活日报,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上一篇:医疗器械展会 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加速 亚太最大总部基地启用

下一篇:第二季度医疗器械监管风险会商会召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