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支持”的消息已成为业内讨论度最高的话题。据悉,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贷款审批的速度之快,令厂商兴奋,有医院单家贷款额度就超过1亿元。有消息指出:10月5日,湖北武汉某三甲医院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1.5亿元;10月6日,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因购置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获银行放款1.05亿元。政策落地后,具体能给生产企业及代理商、医院带来什么?政策性鼓励支持“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可以促进医疗设备创新,可能使医院之间批量更新医疗设备。这是一轮针对特定领域的宏观调控,并且是伴随深化医改进程而发生,主要满足具体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需要。这一波的政策鼓励,既是为一些医院客观需求补短板,也是为一些企业销售实现给机会,实现拉动作用。国家补贴利息,偿还贷款的主体仍旧是医院,医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这之下,医院对设备的采购不可“大水漫灌”,医院需要想清楚、算好账。要在此时购买哪些类别,以及进行哪些合理配置,一定要避免资金浪费,否则会影响医院良好运营。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购置新型医疗设备,高级别的医院可以偏向设备更新改造,资金不充裕的医院可以考虑利用淘汰的较新设备,来满足各自的需求。现实的情况是:购置医疗设备是为使用,使用情况需要达到预期水平,这直接决定了购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医院要想象和思考“设备使用流量都来自哪里?设备使用竞争把流量可能带向哪里?”根据机构属性的区别,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在购买设备时的出发点往往不一致,不同区域的医院也有根本区别。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在购买设备时,既有差别,又有互补。相互之间可能有淘汰的原设备交易,也可能有购置的新设备共用。不同区域城市之间购买设备差别能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也会影响医院个体乃至整体的收支情况。但是,不排除有些医院有能力、有策略地“跳跃一下”,这些医院可能会较大规模地购置医疗设备。成败与否,主要看当地医疗服务市场消化能力以及医院经营软实力。特别的是,一些中医院可能借此补齐医疗设备短板,为强化临床医疗服务质量风险管控做支撑。一些西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可能也开始做专科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为医院未来评级做考虑。同时,企业及代理商可能对区域内的医联体、医共体及“体”外单院进行分层次、个性化销售。也会调动一地的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与另一地的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之间形成差异“调配”。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对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是将“资产负债率”作为监测指标之一,以此来引导公立医院合理控制负债。那么这会和这次的贷款买设备矛盾吗?医院怎么平衡和调控?有分析人士指出,医院具体决策和统筹协调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虽然看起来这一轮政策红利、金融红利完全交给了市场行为,但是卫健部门也会肩负起一定的监控、管理角色,保证市场的合理、安全。这一轮政策红利、金融红利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具有协同性。它不是款项直接下发至医院账户,所以不影响股权,只是影响债权债务。它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采取同等待遇。这主要就是顺应市场力、发挥市场力,体现淘汰、机会、竞争的客观。通常大医院的“资产负债率”稳定性较好,小医院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不够稳定。所以这次表面上看是趁机购置医疗设备,实则也可倒逼医院自查内控,提高运营水平。本轮政策红利、金融红利中,所有参与医院中,可能会演化出两种局面。一类是纯被动的,他们已显疲态,但还是要再试试;一类是纯主动的,通过今天的扩张为明天的“大型医院预设”做努力。众所周知,医疗设备不仅在于买,主要在于用。不仅在利用效率,更在利用效益。这里的效益包括对医院、医生、患者都好的效益。这是一拨政策红利、金融红利,但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才能长久经营下去。如何变一拨红利为拉长的红利?企业要发挥一些经营哲学。设备销售不应是终点,还要为医院之间设备购置及运营规划多参与支持,销售内涵将扩充为销售和咨询。同时,企业及代理商要警惕医院回款,特别是回全款的账期违约风险。企业及代理商也要注意与医院互动时的廉洁。企业及代理商可能为了快速促成生意,但一定要警惕医院财务的条件、运营适当性。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企业及代理商不要盲目调价,这可能会导致后期设备使用低效、打乱区域价格水平,也可能导致难与医院保持长期合作。还有一个重要警惕是,医院之间联盟采购可能会影响“区域集采的可能性”。长远看,这可能会一次性把医院需求满足,那么后续是否会紧跟一段时间的销售萧条期?这未可知。由此,企业及代理商在市场竞争时要保持合理让利幅度,尽量保持市场的合理性。不管如何,企业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只有占据并赢得了合作医院青睐,才能长期持续地扩大销售。同时加以销售+咨询+服务+金融为组合,才能不断在激烈的生产、代理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