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394家,包括可生产Ⅰ类产品企业1324家,可生产Ⅱ类产品1017家,可生产Ⅲ类产品64家。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7361家,较2020年底的26156家增长4.6%。总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极具发展潜力。
随着当下社会百姓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天我们将与医疗器械独立研究人谢宝增一起探讨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品牌困局等问题。
谢宝增讲到,从市场来看,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较为丰富,从体外诊断、微创器械再到大型医疗设备都有所覆盖。近年来,部分互联网大头纷纷闯入此行业当中,部分知名企业也跨越行业而来,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时,一些企业通过投入科研成本、提高自身硬实力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医疗行业来讲,因为产品的复杂性高,需要依赖多学科协同以及面临在制造过程中的大量技术细节问题,所以创新研发无疑是医疗器械的“大动脉”。
现如今,多数的中小企业除了“创新研发”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不仅只看产品,还要看渠道、看推广、看品牌。谢宝增表示,企业创新研发似乎只迈出了第一步而已,尤其是在企业初创期。当行业进一步发展,同类产品占比增加,产品优势逐渐被市场“烫平”,“内卷”使用频率则会越来越高。
在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前,谢宝增给我们引入了“五级商业模式”的概念,他表示,大部分企业大致可分为五种商业模式:第一级:卖劳动力,指代工厂、中介机构等;第二级:卖产品/服务;第三级:卖品牌;第四级:卖标准;第五级:卖思想。
当下,采用第一级和第二级商业模式的企业占比最多,很多企业的生命周期都是止步于卖产品或者服务而已,能做到品牌这一层级的企业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坚持去给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而标准有三层: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能够成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本身就代表了极强的竞争力,对企业综合要求极高。至于思想,少有企业家能通过其前瞻性的思想和远见直达未来。
企业发展初期,注重短期变现,很难坚持做品牌,一昧追求发展速度,流程不标准,技术不合格以及成本困局等等都是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针对性问题。
谢宝增讲到,想要解决当下行业现状他有独到的几点见解。
第一,业务聚焦,要向小而美的方向发展。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专注一个领域打磨1或2款产品,可以有效提升品牌效应。做精做细或许是当下部分器械企业的生存之道。
第二,企业要重视优化创新。医疗器械创新有益于行业发展、企业竞争等方面,创新是个逐步、快速迭代的过程。企业需要主动的加速推动这个创新周期,分领域,分阶段,分要素按优先顺序去创新。
第三,关注品牌重性,实现品牌赋能,对于如何实现品牌赋能,谢宝增认为:品牌赋能的渠道选择、内容选择和发展逻辑规划都是影响品牌发展的重要维度。企业家需要在创立公司之初就有品牌意识,让品牌伴随企业成长,让品牌促进企业发展。
谢宝增表示,中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起点很多,但是通过众多企业的参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加上市场的巨大潜力,“国产化”替代这个主旋律还将持续10-20年。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还会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但前提是要做好产品内功和品牌规划,当创新自信、产品自信、品牌自信之后,出海(全球化)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编审:陈坤瑛)
上一篇:医疗器械:国产器械市场新机遇